星球体育,星球体育,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的风采让人赞叹连连。在巴黎奥运会结束的一个月后,法国又将迎来“技能奥林匹克”——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
广东是技能大省,技能人才培养是广东的一大优势,也是高质量充分就业、培养新质生产力的潜力所在。在本届世界技能大赛开赛之际,羊城晚报推出“世界技能大赛 广东时刻”栏目,记录广东技能小将为国出征、在世界舞台的精彩瞬间。同时,聚焦广东世赛成果转化,探寻技能人才培养的“广东经验”。
世界技能大赛也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次。自从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我国连续参加了六届世界技能大赛,共取得57金32银24铜,最近三届连续荣登金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
赛场上,广东培养的选手累计获得22金11银13铜,金牌和奖牌数占全国四成。获奖项目大多属于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契合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赛场外,广东按照习批示要求,对标国赛世赛,厚植技能人才发展沃土,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闯出一条富有广东特色、产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表示:“近年来,广东坚持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实现技能提升和就业增收、人才发展和产业兴旺互促共进。”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广东参加世赛、转化世赛成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呈现溢出效应。广东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有何独到之处?技能人才如何以技立身?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带你一同探访,广东是如何写好世赛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
世界技能大赛的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在本届世赛参赛的68名选手中,有27名来自广东,将参与数控铣、数控车、增材制造、自主移动机器人、制冷与空调等23个项目竞赛,广东入选选手和项目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纵观名单不难发现,广东此次参赛项目大多属于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既有数控车、工业控制、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也有自主移动机器人、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项目,还有商品展示技术、时装技术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高度契合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实践中,广东将世赛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育过程,推动竞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竞赛场地向实训场地转化。”杜敏琪表示。
回顾广东选手在代表中国征战世界技能大赛的历程,广东先后实现中国金牌零的突破和“四连冠”的优异成绩。广东技能学子在世界舞台争金夺银的背后,是多年来广东对标世赛,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成果转化。
广东建设有37个项目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其中牵头集训基地13个,其他集训基地24个。在提升广东省世赛水平的同时,不断赋能广东技能人才培养。
各集训基地所在院校充分利用对接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优势,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研科研、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同时积极承担技能竞赛、职业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培养、就业创业指导、技术攻关与交流等任务,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完善。
“建设国家集训基地不仅加强了学校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促进作用,还推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谢黧表示,广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从中级工、高级工到预备技师,各类型层次的学生课程中都有覆盖。这不仅让竞赛班的选手在赛场上有竞争力,同时也让进入到一线产业的学生们能够用专业技能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全省技能人才供给逐年增长。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2019万,其中高技能人才722万、占比35.77%。
近年来,广东各地、各行业涌现的一批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透视技能人才水平与结构的一扇“窗口”,也成为了企业觅才的重要渠道。
赛场上,精雕细琢、指尖飞绕,一块由100多克黄金纯手工制成的吊坠与图纸相似度达到97%以上;只用15个小时,一个近50平方米的小花园从一片荒芜中拔地而起,硬景误差在2毫米内;手指飞快敲打键盘,眼睛紧盯电脑屏幕,3小时内在1万多个样本中找到目标……赛场外,“企业观赛团”观察着场上的选手,默默记下选手的参赛表现。
广东唯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季宜表示:“我们在极力打造全球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因此希望物色更多高技能人才进入公司,一起打造国际化职业教育平台和实训基地。”佘季宜直言,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企业觅才的重要渠道。“企业通过赛场‘挖来’的人才已经有十多人,目前在公司任职研发工程师或产品经理。”
“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再培养,需要很长的周期星空综合(中国)官方网站,。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将培养周期前置到在校期间。”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技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该企业副总经理徐瑞告诉记者,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技能人才招用效率。尤其是校方可以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课程与实践训练,让学生实现“毕业即上岗”。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面对持续更新、扩张的产业用人需求,近年已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全省建立技工院校148所星空综合(中国)官方网站,,年招生人数突破22万人,在校生人数逾66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连续8年增长,稳居全国首位。目前,广东已实现21个地市技师学院全覆盖。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变革性技术出现后,广东紧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积极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打通“人才链”,构筑技能人才“蓄水池”,为产业链现代化注入全新动能,着力解决企业用人之困、院校学生就业之困、青年学技能之困。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是广东提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就是为了更好地搭建人才培养、评价、就业提升平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叶军峰表示,当前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从传统“学校培养人、企业使用人”,升级为覆盖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师资培训、实训场地等全链条的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实现从入学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目前,广东已对接产业链遴选培育建设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了华为、腾讯、比亚迪、TCL、希音等一批头部企业,实现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全覆盖,将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撑。
在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中,有5名不太一样的科研人员。他们是来自广东省技师学院和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的技能青年。他们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郑俊荣的课题组实验室,参与甲酸燃料电池的系统研发设计与调试。
说起这几位不一样的科研人才,郑俊荣表示:“别看他们是技校生,在实操技能应用上,却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郑俊荣指着一套研发中心的燃料装置表示,这全是他们自己拼装起来的。
与此同时,除了甲酸燃料电池项目外,几名技能青年还参与到了教学及科研仪器软硬件研发。其中,技能青年亲手制作的教学拉曼光谱仪还获得了教育部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广东不断探索将世赛选手的培养路径转化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让更多技能青年竞逐新赛道,是广东写好世赛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的新方向。
从技校生到科研人员,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懂技术、实操强的广东技能青年为科技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正成长为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自2022年佛山市技师学院与季华实验室合作开设“订单班”以来,已有19位技校学生加入实验室不同的研发团队,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高端科技的研发和落地中。
“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劳动。”季华实验室总装中心主任张鑫表示,“我们看到了技能人才的发展潜力和工作能力,以及跟我们配合的熟练度,所以现在也会去招收这方面的人才。”
“技能学子们不仅在比赛中成就自己,也成就了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在广东工业大学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李克天拿起桌上的一个零件对记者说:“这是他们做的零件。那天我给了他们一张零件图纸,第二天他们就做好了。”
“技能人才和科研人才之间开展合作对双方都很有意义。”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刘强表示,创新是没有学历门槛的,因为技能人才的长项在技术实践,能够在技术上做出创新。